提起法院,你的脑海里是否有过这样的画面:庄严的法庭,严肃的法官、争锋相对的当事人。
其实,并不是每一个法庭都是如此,除了开庭审理,也有一些其他的工作日常。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草坝法庭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吧……
在这里,有明察秋毫的庭长,有经验丰富的书记员,有勤勤恳恳的法官助理,有一心为民的法警。
他们每天都用满腔的热情与勤勉敬业,守护每起案件的公平正义。
他们办公地点灵活,有时候会在当事人家里听百姓的家长里短,耐心为百姓们释法明理;有时候会在田间地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解决山区群众的“急难愁盼”。
他们,就是蒙法人。
蒙自法院草坝法庭,设2个办公室,辖3个乡镇,25个自然村,7万余人。
服务人民群众
上午8点30分,法院办公室内,“叮铃铃,叮铃铃”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开启了法庭一天的工作。
“喂,你好,我是某某,我来拿一下我的判决书。”
“好的,请您在大厅里稍等,我们这就给您送下来。”法官助理如是说。
另一边,乡镇办公室里,当事人坐在办公桌两侧,这是在干嘛呢?原来是在做庭前调解。
“法官,我家孩子长年在外面打工,根本不管我的生活,我实在是没办法了呀。我该怎么办啊?”
刘怡苑法官先是介绍了立案流程图,在询问了具体争议后,详细说明了需要哪些方面的证据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
最后,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双方的矛盾,在法庭的组织下,双方当事人坐在一起,进行沟通、协商。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同意每个月支付老人赡养费,老人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
了解庭审过程
“现在开庭。”
上午9点,一声清脆的法槌声拉开了今天第一个庭审的序幕。
刘法官正在审理一件买卖合同纠纷,书记员熟练地将答辩意见、争议焦点、证据材料、辩论意见一一记录在案。
经过刘法官前期庭前准备工作,将案件争议焦点及需要调查的问题列在了她的开庭登记册,并不时制止情绪激动的被告,引导庭审有条不紊地进行……
“现在闭庭。”
上午11点,庭审结束。
送达文书、实地勘察
下午14点,他们像往常一样开始送达法律文书。
“喂,请问是某某吗?你的判决书怎么还没来拿啊?”
“法官你好,我这段时间都在上班,一直没有时间过来法院拿啊”
“那这样吧,你把地址说一下,我们给您送过来”
“好的,好的,谢谢。地址是……”
像这样的事时有发生,有的是当事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法院领取材料的,有的是工作时间冲突的,还有的是身处外地的……
但是,无论何种情况,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地将法律文书准确无误地送到当事人手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另一边,刘法官带着书记员一起去看现场,深入一线去实地勘察情况,以实际情况为考量,以法律法规为原则,切实保证案件审理的公平公正,以此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撰写裁判文书
晚上20点,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天的庭审审判工作告一段落,刘法官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思考复盘,书写今天的所有案件的裁判文书。
刘法官说,很多时候自己的法律文书都是在休息时间完成的。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的提高,案件数量也逐年提升,法官白天开庭、调解、答疑,占用休息时间来完成撰写法律文书的工作已经成为常态。
相比上班时的忙忙碌碌,也只有在休息时间才能保持清晰的思维,才能用最好的状态给人民群众一份满意的判决。
这就是蒙自法院草坝法庭的一天,他们坚守在审判一线,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些工作,他们守护着一方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