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普法强基在行动】蒙自法院: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看法院怎么判?
作者:唐誉铭  发布时间:2023-03-15 15:17:27 打印 字号: | |

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维权意识也随着水涨船高,通过法律途径主动打击市场流通的假冒伪劣产品从而获利的人员应运而生,网上通常称呼这类人为“职业打假人”。他们的出现对维护市场秩序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但其获利的方式一直都是备受争议,对于他们的维权行为法律如何界定呢?近日,蒙自法院审结了一起“知假买假”的民事案件,对案件原告小李提出十倍赔偿的诉讼请求依法驳回,仅支持其要求商家退还货款的诉讼请求。

基本案情

原告在被告的该店铺内购买“贵州茅台镇接待酒酱香型53度纯粮食酒原浆坤沙陈年老酒光瓶收藏酒”窖藏10年整箱六瓶送3个手提袋。小李在购买涉案白酒时未向商家询问涉案白酒品牌、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生产地点及酒瓶外包装等具体内容。在收到案涉白酒后,小李以涉案白酒系“三无产品”为由向商家提出按已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要求,商家回复“你申请退款”。随后,小李通过网络投诉平台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市场监督管理局结案反馈结果“经我局执法人员与双方沟通,投诉人称买的酒是‘三无产品’,被投诉人称卖的酒是散装白酒,双方意见不一,且无法提供其他证据,建议走司法程序予以解决”。小李诉至法院后,要求商家退还购货款,并支付十倍金额予以赔偿。

同时经查询,小李在蒙自法院短时间内连续提起了多起在拼多多、京东等网络购物平台上购买酒、茶叶等食品类后,以商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为由要求三倍或者十倍惩罚性赔偿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法院审理

经审理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规定》第三条:“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中、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理由而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的规定及第十五条第一款“审查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规定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的规定,“购买者”即使明知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知假买假”,亦有权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但仅“消费者”有权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赔偿金。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保护”的规定,消费者是指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主体。

因此,若非出于生活消费需求,而是借“打假”为名,通过知假买假,利用惩罚性赔偿条款,多次提起诉讼谋取经济利益的购买者,不属于法律保护的消费者,无权主张惩罚性赔偿。

同时,小李未能证明涉案白酒系缺陷产品,故本案缺乏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关于生产者、销售者、经营者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基础条件。

判决结果

一、被告某酒业销售有限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日内退还原告小李货款232元。

二、驳回原告小李的其他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

作为消费者,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动机与态度无可厚非,但在明知是假货的时候“知假买假”,意图通过惩罚性赔偿为自己谋取利益,实则违反了诚信原则,实不可取。同时,作为生产者、销售者,应积极学习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切实履行产品质量审查的责任,尊重市场,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来源:蒙自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蒙自市人民法院政治部
联系我们

地址: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天马路延长线北段 邮编:661100 电话(传真):0873-3723112 法院邮箱:mzfy2011@163.com 监督电话:0873-3835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