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庭作为法院审判流程的第一道关卡,承担着案件审查、立案登记、繁简分流等工作职能。下面,请跟随小编的镜头,一起走进蒙自市法院立案庭吧!
上午8:00,蒙自市法院立案窗口的法官助理宋洁、王萍、潘江涛三人向往常一样,已在立案大厅打扫卫生了,随后打开立案工作电脑,把受理案件通知书、举证通知书等诉讼材料整齐地摆放在窗口的平台上,迎接新的一天立案工作的开始。
上午8:30,上班时间一到,来立诉讼案件、执行案件的当事人熙熙攘攘的围在立案窗口前,六条休息椅子上也坐满了等待立案的人员,平时宽敞的立案大厅随即显得拥挤起来。立案工作人员讲解声音、当事人表达各种意思的声音回荡交织在一起,大厅内一片喧嚣。
上午9:00,在宋洁所在窗口,来申请强制执行的人已站满台前,宋洁一边审查手中的申请执行材料,一边询问着申请人,尽管她因患淋巴瘤刚做完手术时间不太长,仍然耐心重复着与申请人交流,一人接一人的接待着,一件又一件申请执行案件得以立案。
上午9:40,面对排队等待立案的数十名原告,王萍、潘江涛站在窗台边上有条不紊的认真指导着原告填写证据材料清单等材料后,又坐在椅子上审查着原告提交的起诉状及各种诉讼证据材料,查看着已发黄变得难以看清的证据材料时不时询问着、回答着原告案件的相关问题,考虑着所接案件是否属于本院的受案范畴,确定案件是否具备分流到人民调解室、行业调解组织进行诉前调解的条件,向原告解释着什么是案件的诉前调解,诉前调解的特点、优点,征询原告是否愿意接受诉前调解,反复甑酌确定案由,填写委派调解函或开出受理案件通知书,将案件引入诉前分流调解。
这一天,她们对近80件申请执行的批案、50余件起诉案件进行了审查。
在站起来又坐下,坐下又站起来,在这看似简单平常的一次一次的重复的动作背后,却是不简单、不平常的人和事,体现的是她们的一种责任担当。她们在立案窗口工作一天,到下班时,早已身疲力尽,要坐在椅子上静静的休息好一会,身体才能恢复。宋洁患有咽喉患淋巴瘤,去年做了切除手术,手术后需终生服药,定期复查,且讲话时间长咽喉就会疼痛、声音嘶哑,平时成了话很少的人。工作时为减轻讲话带来的疼痛,防止声音过度嘶哑,她坚持在上班前就服下药,茶杯中喝的也是清凉润喉的中药茶。王萍长时间的久坐,腰股肌劳受损,眼睛也长时间疼痛,回家还要照顾身患重病的爱人。潘江涛小孩年幼,爱人经常出差在外,照顾小孩成了她最大的问题,但她始终不影响工作。这仅仅是蒙自市法院立案庭干警一天的立案工作缩影。在2018年,她们完成了对全院6598件新收案件的审查立案和繁简分流工作,并将1407件案件通过诉前分流方式,分流到了文澜镇调解委员会驻人民法院调解室、红河州保险行业协会等组织调解,案件分流比例为21%,所分流案件成功调解816件案件,调解成功率达58%,司法确认438件,司法确认率为53.6%,很好地完成了立案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中,蒙自市法院立案庭与诉讼服务中心密切配合,紧紧围绕打造多元集成服务型诉讼服务中心,突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第三方力量与诉讼服务、诉调对接的深度融合”,引入文澜镇调解委员会驻人民法院调解工作室、蒙自市司法局驻人民法院律师工作室、蒙自市法律授助工作管理局人民法院工作站,与公安、住建、人社、卫生、司法、保险业、金融业等搭建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的工作平台,以文澜镇各社区为调解工作点,成立31个特邀调解组织,聘请了各社区主任作为特邀调解员。2018年,该项工作以文澜镇为蓝本扩大到蒙自市十个乡镇及其村委会,依托蒙自市法院的三个基层人民法庭在全市各乡镇村委会设立矛盾纠纷多员化解工作点,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触角延伸至基层,凝聚纠纷化解合力,发挥多元化解对诉服工作的引领作用,形成了多元集成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模式,成为云南省诉讼服中心升级版建设的五大亮点之一。2018年6月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优秀诉讼服务中心”,为蒙自市法院全省一流的奋斗目标添了砖、加了瓦。成绩的背后,是全体窗口人员的辛勤努力与付出,是大家放弃了多少个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是带病仍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