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蒙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矛盾纠纷以案件形式进入法院,给法院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面对案多人少、案件井喷的巨大压力,如何更好地履职尽责成为一道难题。2015年底,起绍洪院长到红河履新后,针对蒙自法院特殊的情况,系统提出了“三力”建设的指示要求,为蒙自法院摆脱思维的桎梏,拓宽工作的渠道,实现新的跨越指明了方向。
2016年,蒙自法院将“三力”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项目化推动、清单式管理、责任制落实”的方式,提出了加强标准化建设“强内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挖潜力”、加强多元化建设“借外力”的思路,切实做到了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实施,“三力”建设始终步稳蹄疾、取得实效。
坚持补齐短板,“强内力”提升执行力
为解决工作不严格、不规范的问题,蒙自法院以最高人民法院案号标准化为契机,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引入标准化管理理念,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以《岗位目标责任制》为龙头的“12345”的工作思路,着力构建以精准为核心的审判管理体系、以精细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系、以精确为核心的人事管理体系。在审判管理中,高度重视重点工作、关键环节的管控,由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做好审执流程管理、庭审质量、裁判文书、审判组织、司法公开的标准化建设,初步实现了全业务、全流程、全方位的标准化管理。在行政管理中,全面加强制度建设,以执行力建设为重点,通过责任清单的方式推进办文办会办事、后勤服务保障、宣传调研工作、信息化保障工作的标准化建设,通过抓长抓常、抓细抓小、落细落小,使“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案无积件、事不过夜”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人事管理中,立足于“从严”,着眼于“动态”,对人事档案进行精确全面梳理,进一步健全了干部人事档案、执法业绩档案、干警廉洁档案,做到了适时动态更新,实现人事管理全程留痕、不留漏洞。
坚持立足实际,“挖潜力”提升战斗力
人民法院战斗力的提升,离不开内部体制、机制、保障三大问题的有效解决。蒙自法院通过强推司法改革实现了体制的突破、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机制的创新、通过内引外联实现了保障的强化。在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蒙自法院率先提出工作思路、率先组建法官团队、率先打破内设机构设置、率先推进扁平化管理、率先落实司法责任制,做到了在思维理念上先行一步、整体谋划上棋高一着、先行先试上更胜一筹、营造环境上带动一片,取得了“人员定岗、工作定权、干部定心”三大成效,为全州法院推进司法改革提供了样板和借鉴。在信息化建设中,蒙自法院在全面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注重在“深度应用”上作文章,在“倒逼推动”上下功夫,坚持全员培训,创新了“摸底—培训—测试”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模式,“一对一”对干警应知应会项目进行集中排查、培训和测试,确保信息化工作“不漏一人、不漏一岗”,提高了干警信息化应用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全案评查,按中院考核办法的要求,把信息化任务分为10项,对全年已结案件逐案进行检查,全面完成信息化工作任务。坚持全面倒逼,将信息化建设履职推进情况纳入重点监督检查项目,充分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强势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信息化建设推动不力的36名干警进行函询,对4名干警进行谈话提醒。通过多方努力,蒙自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了2.0向3.0建设迈进的历史突破。在工作保障上,蒙自法院坚持以人为本,按“大审判、小后勤”的思路,对外积极争取,对内开源节流,将人财物合理配置到一线的审判执行岗位,为27个法官团队配齐书记员、配齐信息化装备,并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200万元工作经费,用于满足“三力”建设工作开展的需要,营造了“有章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干事”的良好氛围。
坚持开拓创新,“借外力”提升公信力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是当前缓解人民法院“案多人少”压力的最佳选择,是改变人民法院被动司法局面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迫切需要。工作中,蒙自法院主动转观念,实现了“结案了事”向“案结事了”的转变;转方式,实现了事后处置向源头化解的转变;转作风,实现了被动司法向主动出击的转变。通过“优服务”,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升级版建设,升级后的诉讼服务中心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齐备、设施更为健全,为人民群众提供了高效、便捷、温馨的诉讼服务。通过“搭平台”,率先建立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法院工作室,解决了“无人办事”的问题;通过“创机制”,构建了繁简分流的工作格局,全院60%以上的民商事案件通过“快办”程序予以办结;通过“建阵地”,以三个基层人民法庭为中心,进一步选好点、串好线、织好网,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触角进一步向下延伸到各乡镇、各村组,更好地满足了基层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通过“勤外联”,与司法、公安、住建、商会、行业协会达成工作共识,建立了联席会议工作平台,加强了工作对接衔接,形成了化解工作的强大合力。